临床医学专业2015级学生党支部共有正式党员4名,预备党员32人。本支部设支部书记1名,支委会成员3名。本支部自建立之初,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党支部建设的首位,坚持用党章党规规范党组织和党员行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和指导实践,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和政治道路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本支部设置规范、人员配备齐全、工作机制完善。支部内部工作目标清晰,职责任务明确,工作落实有力。支部书记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支部班子团结协作,密切联系学生,凝聚力强,服务能力突出。
(二)建设目标、建设方案
新时期加强学校学生党支部的建设,是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我支部结合建设现状和实践探索,对未来两年的建设提出了建立健全目标责任机制、教育管理机制、考核监督机制、平台锻炼机制等“四位一体”运行机制的建设意见。
(三)各年度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工作举措
2018.09-2019.08: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模式
工作目标和思路:自2018年7月开始,临床医学专业2015级全体学生离开校本部,分赴各大见习医院学习。因此,本支部的学生党员分布在13个不同的见习医院,增加了党员教育管理的难度。临床医学专业5级学生党支部将充分利用当前主流媒体平台,搭建受年轻人喜爱的互联网宣传新阵地,如微信公众号、qq群、微博等当前覆盖广、接受度高的主流网络媒体平台,及时快速传送最新党员教育管理的相关信息,努力使每一位学生党员在第一时间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内最新动态、党员教育管理的最新工作要求。
主要工作计划和举措是:
(1)“党员活动室”的初步建设。随着学生党员数的增加和大四学生离校见习的实际情况,拟在老校区建立“党员活动室”。本年度计划完成党员活动室的硬件设施建设、资料归档和制度完善三项工作。活动室的硬件要求:场所面积一般不少于10平方米,有醒目的“党员活动室”标牌,有办公桌椅等必要的配套设施。
(2)本支部将通过录制“微党课”等线上网络宣传教育等新媒体作品,结合时事热点,及时传递主流价值观,并引导学生党员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扩大传播面,传递正能量;开展“一周一题”的线上线下的相关活动,紧紧围绕党的历史与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地开放性探究学习;通过线上成果展示与交流,线下自我教育与学习,加强党员对党的理论的学习。
(3)在学生党员中大力开展“五个好”“五带头”的品牌创建工程。
(4)完善“党员承诺制”,与党员签订“党员承诺书”。
(5)完成5个工作组的创建,即档案工作组、考勤工作组、发展工作组、组织工作组、宣传工作组
(6)开展普通党员“下班”和“下寝室”活动,完成相关的工作任务。
2019.09-2020.08:实施学生党员量化考核,建立健全学生党员的考核监督机制
工作思路和目标:按照“集中把握、分散实施、量化考核、注重实效”的思路,根据学校及临床医学院等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加强实践锻炼和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在关键时刻、重大活动中的骨干带头作用”“逐步推行党员积分量化管理,重点围绕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履行义务、服务群众、发挥作用等方面,对党员现实表现进行细化量化,加强日常了解、及时掌握情况”,建立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实施学生党员量化考核办法。
主要工作计划和举措是:
(1)“党员活动室”建管结合,充分合理使用。对党员活动室加强管理,逐步建立并完善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实现规范建设、合理使用的目标。结合党建工作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切实为党员教育、管理、活动打造新阵地,真正让党员活动室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活动坚强阵地和温馨的党员之家。
(2)根据学院“学生党员量化考核标准”,结合本支部实际,确定我支部党员考核体系的各项指标;对本支部学生党员的考核每学期进行一次,考核工作安排在学期末。考核分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总结提高等三个步骤进行;将考核成绩在支部范围内公布,并分析考核情况,区分不同情况给予表扬或批评教育;对考核不合格的学生预备党员,要适当延长预备期。对于严重违法违纪的学生党员将申报上级党组织给予相应党纪处理;考核结束,将学生党员考核成绩及各支部考核小结报临床医学院党委。
(3)完善党内考核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考评监督机制。党支部考核评价占总评的20%。同时学生群体对党员的评价,占总评的40%。
(4)完善编制“党支部工作手册”。
(5)在学生党员中开展“6个一”主题教育活动——即提交一篇理论读书笔记,坚守一个“党员示范岗”,联系一个以上学生寝室,参与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帮助一位有实际需求同学,承担一项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