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医学院心理学系应用心理学党支部共有党员6名,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3名同志分别为中科院心理所、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党员平均年龄41岁,平均党龄13年。应用心理学党支部成员在教书育人、科研育人、文化育人、服务育人等方面均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党支部以党总支党建工作模式为指导,以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本着“抓管理、促学习、增活力”的党建工作思路,在思想建设、组织生活建设以及专业能力、服务能力两大方面形成了“双提升”的工作特色和模式,从而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建设计划】
(一)建设总体思路
应用心理学党支部将重点围绕党建主责主业,强化支部政治功能,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将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有机融合、共同促进。努力把应用心理学党支部建设成为促进新时代高校事业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为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二)建设目标
在党建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党支部工作规范化、信息化、一体化、品牌化建设,在过硬党支部建设的基础上,争创先进基层党组织。在学科发展方面,进一步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高水平教研团队建设、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社会服务平台建设,争取新上心理学一级学科,创建心理学科技创新团队,与中科院心理所协同共建 “跨临床与亚临床群体研究中心”,形成一个服务潍坊辐射全省的心理学社会服务平台,争创山东省重点学科。
(三)建设方案
时间:2018.09-2019.08
1.工作目标:
(1)党建工作规范化、品牌化建设:队伍建设规范化、制度建设规范化、基本保障规范化。形成可供借鉴推广的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制度体系成果,提升社会心理服务能力,形成应用心理学党支部服务品牌。争创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
(2)学科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1248”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争创“2+2”“3+1+1”的国际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形成心理学人才国际化培养学术成果。
2.工作计划:
(1)扎实有效地推进党员教育。
(2)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规范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严格规范支部主题党日。
(3)组织师生党员开展集中学习培训,不少于32学时。
(4)打造专业服务团队,提高服务社会能力。
(5)国际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3.具体举措:
(1)党建工作规范化具体举措: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巩固和深化学习教育成果。广泛动员,做好党员的发展及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弘扬甘于奉献的主旋律。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加强党风党纪教育,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教师中开展1-2个弘扬师德师风建设的主题活动,引领甘于奉献的主旋律。搜集整理省内外高校教师党建制度体系的先进做法,激发教师党员工作热情,形成符合心理学专业教师特色的党建工作成果。
(2)学科发展具体举措:进一步贯彻落实我系“厚植基础、塑心树人”的教育理念,完善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的“五位一体”育人体系。夯实本科教育基础,扎实推进硕士研究生教育,积极发展博士研究生教育,保持规模、质量、效益协调一致发展。推进心理学人才培养国际化进程,争取与美国德保罗大学在合作的基础上争创“2+2”“3+1+1”的国际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申报研究生及本科生教学改革项目,形成心理学人才国际化培养学术成果。
(3)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举措:充分利用应用心理学党支部教师专业优势,打造立体化、全方位的校内心理服务模式,与校工会及学生处联合给全校教师、大学生举办心理专题讲座,维护教师心理健康,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打造专业服务团队,提高服务社会能力。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为依托,加大与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与社会团体的联系,通过广告宣传、宣讲、志愿服务等形式,做好健康服务中心的社会服务职能,为区域各类人群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时间:2019.08-2020.08
1.工作目标:
(1)党建工作:信息化平台建设。形成一套可供推广的党建信息化平台工作体系。
(2)学科发展:以导师制为抓手,以志愿服务、第二课堂及社团活动为媒介,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提升学生培养质量,率先启动应用心理学专业认证工作。在提升应用心理学专业竞争力的基础上,争上心理康复专业。
2.工作计划:
(1)统一思想,教育引导师生在课堂教学、论坛讲座等活动中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
(2)完善心理学系党建工作网站建设,有效利用微信平台、公众号等新媒体,做好党建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
(3)组织师生党员开展集中学习培训,不少于32学时。
(4)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有机融入教师教学科研、学生学习生活,创建导师制下的科技创新团队。
(5)健全帮扶机制,服务师生。常态化了解师生困难诉求、倾听师生意见建议,师生有困难找支部、有问题找党员。
3.具体举措:
(1)党建工作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一体化建设举措:进一步完善心理学系党建工作网站建设、制作党建工作宣传资料,有效利用微信平台、公众号等新媒体,做好各种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同时,通过有组织的教师及学生系统化、版块化、主题化党建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科普知识公众号文章的撰写和发布,心理学系招生宣传片、党建工作宣传册的制作,加强党建工作的宣传力度以及提升心理学系的专业影响力。
(2)学科发展具体举措:以志愿服务、第二课堂以及丰富多彩的心理社团活动为媒介,加强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以导师制为抓手,以技能提升为目标,通过高年级参与大学生心理咨询实践、朋辈心理辅导训练等形式,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水平。依托“四月、一节、一书院、两运动会”,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另外,广泛积累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经验,为应用心理学专业认证工作打好基础。在提升应用心理学专业竞争力的基础上,争上心理康复专业。创建心理学科技创新团队,形成一个服务潍坊辐射全省的心理学社会服务平台,争创山东省重点学科。
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加大PBL教学,深化国际课程,申报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做好网络教学资源、虚拟实验教学软件等的开发工作。搭建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学系-附属医院及精神卫生中心科研合作平台、心理学系-潍坊市司法局协同共建合作平台、心理学系-自闭症训练学校合作平台,加强与科研院所及地方机构间的合作,为教师及学生科研能力提升提供良好的合作及训练平台。形成一批教学科研成果,争创山东省重点学科。
【预期效果】
时间:2018.09-2019.08
1.预期工作成效:巩固和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弘扬甘于奉献的主旋律。立足专业优势,打造立体化、全方位的校内心理服务模式和校外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打造专业服务团队,提高服务社会能力。国际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初见成效。
2.预期成果:
(1)形成论文《高校教师党支部党建业务双融合一体化建设途径探索》1篇。
(2)撰写教学科研论文3-5篇,申报厅级以上教学科研项目及成果奖励1-2项。
3.预期推广成绩:
党建工作更加规范,社会服务更加广泛。在校内外推广“一二三四”社会心理服务,争取服务大众,惠及民生。
时间:2019.08-2020.08
1.预期工作成效:
党建工作系统化、版块化、主题化;心理学社会服务平台辐射面更广;学科发展合作平台更趋多元。
2.代表成果:
(1)形成论文《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双提升的心理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1篇。
(2)打造一个特色鲜明的心理学专业服务品牌。
(3)形成1个党建工作典型案例。
(4)撰写教学科研论文2-3篇,申报厅级以上教学科研项目及成果奖励1-2项。
3.预期推广成绩: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心理学专业服务学校、学生、社会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科发展合作平台更趋多元。